无锡四座大型垃圾转运站年内投运

●每日处理垃圾能力提升至少10倍

  ●满足四城区10年以上生活垃圾增长

  ●小型转运站变为电子垃圾等收集点

  日处理垃圾能力提升至少10倍,处理过程全程自动化,现代化的密封和除臭技术清除垃圾异味,周围绿草成茵的高科技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将出现在四城区。记者3月15日从无锡市环卫处得知,分别位于崇安、南长、北塘、滨湖的四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将在年内投运。环卫专家说,四座大型垃圾转运站能满足四城区 10年以上的生活垃圾增长,而现有的56座小型转运站将转为它用。

  目前我市市区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约2500吨,高峰可达3200吨。垃圾的转运仍以小型转运站为主,而这些小型转运站每日的中转能力一般不超过50吨。且小型转运站多分布在居民小区内,产生的异味给周围居民带来困扰。市环卫处负责人表示,尽管多年来我市在转运的压缩化和运输车辆的密闭化改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照我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定位,生活垃圾收运还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随着我市垃圾收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垃圾转运站“吞吐量”小、设施简陋、大型车辆难以进出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且随着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的推进,生活垃圾的运输距离不断增加,转运站至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厂(场)单程平均运距将由现在的12-20公里提高到30-50公里,低吨位的压缩和运输能力已成为制约垃圾物流调配的最大障碍,对小型转运站进行“升级”和“扩容”势在必行。

  2010年底,我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要实现100%,垃圾转运站是机械化收集的关键一环。目前,四座大型转运站都在全面建设中,地址都远离居民区,滨湖区和崇安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将在上半年投运,北塘区和南长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将在年底投运。据介绍,四座转运站每座压缩垃圾能力为500吨/日、单座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将替代现有的 56座转运站,并配备大吨位运输车辆。同时选用国内外成熟的水平压入装箱工艺,配套先进的除尘除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监控系统,采取可靠的降噪措施,让处理垃圾时的“味道”和噪音降至最低。为了配合垃圾转运的全面机械化,我市将配置机械化收集车辆,扩大单车收集范围和半径,提高收集效率,淘汰现有的小木车、机动车、拖拉机等非密闭收运垃圾的方式方法,杜绝生活垃圾收集过程中的抛、洒、滴、漏污染环境行为。

  除了四城区的大型转运站,我市还将在锡山区、新区各建成投运一座日处理规模200吨的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而被整合的小型转运站可转变使用功能,变为电子垃圾、大件垃圾的收集点,优化资源配置。